確定好日期,看好免費巴士的時間,就前往了鶯歌,尋找魚旅
這是個以文換宿的行程,從傳作品到描述自己,到收到回信,才敲定了這個旅程
你知道最不熟悉的城鎮是哪嗎?往往是你所生活的,鄰近你生活的地方
居住於鄰近鶯歌鎮的龜山鄉(升格後叫區 但還是習慣叫舊名)
兒時前往的方式,是由大人駕駛著汽車
頂多一個下午的停留,經過的區塊也不過陶瓷老街
那時陶笛很流行,去鶯歌總要探訪阿志的陶笛
工作坊也不多,去鶯歌就會捏陶做的醜醜的紀念品
魚旅位於鶯歌站前站對面的文化路上,是的!建國路才是後站,朋友笑著說
文化路上很安靜,安靜地看不出有著前站的痕跡
到是後站顯得喧鬧,傳統市場、陶瓷老街、阿婆壽司都在建國路的方向
魚旅,一間由女大生實踐夢想的背包客棧
承租下文化路上的老屋,在這裡嗅到家的氣息
而我,因為魚旅,再次的被城鎮閱讀,閱讀這城鎮
魚旅的空間充滿各種藍,淡藍天空藍深藍到藍綠都有
你說藍色代表什麼呢?
除了自由,除了海洋,藍色還是什麼呢?
我想是旅行,暫時卸下社會的刻板印象,走在旅程上
有點像是自由,卻不只是自由
最大特色是擁有許多的公共空間
從一樓到三樓,都有可以一起聊天的愜意區塊
二樓的空間,用家來說是客廳
雖然這裡沒有電視,卻有著幾本的藏書以及留言本
推薦: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座城市
第一天的晚上在床畔一頁翻著一頁,不停歇地
以著不讀完就沒個好眠的心境
裏頭的插畫還有母校的路思義教堂
關於那座城市,就住在你我的心裏頭
✓鶯歌手繪美食地圖
✓三峽老街周圍地圖
✓正在曬棉被和枕頭等,打開即是首圖
✓遇見天井
✓廚房!
有家的感覺,廚房絕對是推手!
第一天和采萱在一樓聊天時,阿姨進來了
聊了一陣子,想說去吃大媽牛肉麵好了
結果大媽還在休息,最後竟成了采萱的媽媽
也就是,阿姨下廚!
✓要按照分類,不要亂丟噢!
✓床鋪介紹:分上下舖
✓枕頭套和床套,記得套上
離房前,將床套、枕頭套、床單等拆下
✓分上下舖的8人房有兩間,三樓的女生房號碼從9~16
✓有著夜幕時分,可看夜景的陽台
✓房內一間衛浴,外頭還有一間!裏頭有吹風機
✓半遮的布簾,多一點適應的緩衝
✓小夜燈,夜半時分閱讀小幫手
✓無不是的可愛小標語
✓房間禁止飲食(所幸,魚旅有不少公共空間!)
✓馬桶不吃衛生紙(乍看以為是鳥桶)
✓衛生紙一捲和洗手乳
✓乾溼分離(但還是被我用的好濕好濕)
標語不只有這樣!還有充滿正向和熱情的手寫字啊!
✓一樓的寄賣藝術品
✓暖色系的光源襯上海洋色調的空間
✓吧檯
✓可愛的采萱,就是那個理想女孩!
✓乾燥花與海洋色系的牆
✓樸質的項鍊
✓從魚旅往外望
✓三樓公共空間
✓被彩繪的懷舊款沙發
✓雖然有門鈴 但當時是打電話(門口上有寫!)
✓夜晚的鶯歌車站
約莫十點躺在床鋪上 原以為就這麼睡去
卻輾轉難眠(想說難不成是認床認氣味)
結果是穿太多+在三峽與鶯歌奔走而中暑
夜半時分和馬桶當好朋友(一整個累癱)
差點直接睡在上頭(我有振作爬到床上睡)
換宿後才知道旅行之所以迷人就是留時間給自己
來一趟一個人也好 慢慢走 走進在地人的時光
有多少次 定點定點的旅行呢?(似乎用旅遊形容更洽當)
定點接著定點 難以熟稔在地的脈絡
選擇魚旅 有泰半的原因在鶯歌
離家很近的地方 近到你完全都不熟的地方
鶯歌最美好的不是陶瓷老街
而是鐵窗 耆老 樸實的街衖
似乎一眨眼我們就可以回到童年
笑著笑著就幸福起來的孩提時光
註:
因為顏顏龜毛透了
總覺得住和兩日一夜發生的事情
在一篇住宿文中根本無法說的清
只好下次再來聊聊囉!!!!
二日一夜的行程
Day 1
搭中午的免巴到鶯歌後站→走過陸橋到前站→在魚旅小歇一會兒
→陶博館前搭公車到三峽老街→吃杏仁漿配油條以及隨意逛逛
→從三峽老街搭回陶博館→買宜蘭土包子→走去南雅夜市
→走到中正一街買彰鶯肉圓
Day 2
睡醒到隔壁買早餐→吃飽喝足沿著文化路走到鶯歌陶瓷老街→
到魚旅check out→搭火車到萬華站→龍山寺周圍繞來繞去→
搭公車到大稻埕→搭公車到西門町→回家!結束腿超酸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