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家史,也是島國的歷史。
在朋友Christine的fb動態上得知有這麼一部電影,
喚醒歷史課本上的記憶,讀取更單純的歷史事件模樣。
阿罩霧風雲講述的是霧峰林家的大風大浪,
從開台祖到清朝將台灣割給日本,接著被民國政府接收的歷史。
上集題名為抉擇,一個涉及「武」的家族,
絕不像「文」般的商賈隨著政局擺盪即可,更多的是抉擇。
當家的選錯邊站,一個家族可能由興盛轉衰敗。故名,抉擇。
下集的題名為落子,落子之為何是看「放映週報」的專文方知曉。
落子是隱喻,關於林獻堂(獻堂仙)思想,一念之間後,再也沒到故土。
一向對摻了太多的形容的名稱不甚好感,
無論是文學或是報紙上的一角,都偏向最純粹的理想狀態。
阿罩霧風雲則屬之,用字遣詞恰如其分,
增一分則太多(過度描述與臆測),減一分則太少。
劇情由南哥(蔡正南)的口白開始直至最後,
台語、國語、英語字幕各自為政,沒有哪方刻意依附著。
整場大多是讓南哥的聲音順順地溜進耳裡,次之才是看字幕。
思緒凝結在銀幕上,接近兩小時的播映,情緒隨著劇情高漲或低落。
最後緊蹦的在偶遇高中班導下,淚潸然落下。
老實說,原以為不會潰堤到需要面紙不停拭著紛紛落下的淚水。
然而,這部片卻帶來了許多的震撼以及衝擊。
最主要的原因應是長久以來接受的歷史訓練,
在日後一而再的告訴你,這不過是騙局(並非真相)。
真正的歷史不在教科書裡,填塞教學給你的如同給予機器的命令,沒什麼歷史意義。
即便有意義,政治上的意義也大於歷史上的存在。
映後座談,李崗導演說到「希望這部是參考書,不是課綱,不是教科書」。
如要說阿罩霧風雲藉由林家要講述什麼,也許是藉由電影建構接近真相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