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間陳家,回憶是屬於長子的
撿拾過往的碎片,逐一拼湊成漸漸完整的樣貌
即便過往多麼辛苦,回首只剩下美好
入口的意象,提煉自陳家靈魂人物_陳清文與其妻
介紹文字輕鬆,而不顯得死硬
『我喜歡這裡,
溫暖、宜人、生活好
我也擁有一個家
但,我還是想家』
文字是參展藝術家「蔡語彤」所寫,所想
六連棟展示的三戶裡,最有家的味道即陳家
空氣中泛著老屋特有的氣息
處處都是老物件,你不會把它當作骨董或是二手家具
而是老家會出現的老夥伴們
在陳家最常聽見的話是,這裡應該有人住吧?
架子上的是針包
陳媽媽靠著裁縫補貼家用,有一台裁縫機也不意外了
被釘在牆面的家具
路人阿北說:這樣比較省空間,看比較清楚
比起底片,更喜歡用膠捲形容菲林
骨董電視(指)
上次看到本尊是在蘭陽博物館
最有復古情懷的莫過於電視架
電視架上頭是展示區
老酒,老獎狀,老照片,老家
來到陳家,不忘和超可愛的藍白鄉間老地板合照
工業用蒸氣熨斗
木間尺
各式布料
我們都成誤闖記憶的愛麗絲
在某一個午後走進陳家
被暫時鎖上的年歲
(展覽結束後,六連棟會怎樣都是未知數)
最後
我們的青春
都將如相片變得模糊
抬頭是一卡老皮箱
裝載多少年歲的記憶
客廳旁的房間,看格局應是主臥室
父親的書桌,母親的梳妝台,床頭櫃
梳妝台上,放上曾是香水的代稱的花露水
聞一聞會年輕二十歲
由主臥室往客廳看去
電視播送的是紀錄片
請準備好面紙或是濕紙巾
享受片段裡時不時的淚點
欸,家具怎麼固定在牆上呢
應該是釘的或是黏的吧
她想了想,手不自覺地撫上
走過衛浴和藏物間
便是廚房也就是灶腳
請勿進入的
門後是後院
是曾經陳家種菜養家的空間
如今儲存回憶
雖然有了瓦斯爐,卻依然留著大灶
窗外
泛著黃光的是孩子房
空盪盪地,怎能想像這裡曾屬於孩子
無論是書桌,或是故事
上下舖掛著的說明,用文字帶領你走入陳家的記憶
從陳清文與妻子相識,到成家的故事
*床底下是醃漬品
撿拾記憶的結果
許家五子許文哲說,陳爸爸總是掛著笑容,所以很喜歡去找他
陳爸爸的書法寫得很好,常常幫鄰居寫春聯
如果可以,多麼希望六連棟成為常設展
讓過往延伸到以後
比起眷村常設展,十八坪的家記憶多了些溫度
而不單是老照片的呈現,擺放老物件
好讓人拍照,多了一點空拍讓人思索
關於家,該是什麼形狀呢?
【桃園散策】大溪六連棟『十八坪的家記憶』之四『唐家』以及缺角的鄰家記憶